唐軍中了武令珣的圈套,又被伏擊,首尾不能相顧,頃刻大敗。
諸郡組成的雜兵,和臨時招募的鄉(xiāng)勇。如何能和安祿山的邊軍對抗呢?
幸好只是薛愿一個人的軍隊敗亡。
嶺南節(jié)度使何履光、黔中節(jié)度使趙國珍、襄陽太守徐浩尚未趕到。
他們的兵馬未與薛愿軍匯在一起。
但是軍營之中,有許多購買軍資的金銀珠寶,在潰敗逃跑的時候同軍資器械都丟棄在道中,堆積如山,叛軍撿錢都撿瘋了。
李瑄第一時間下令,讓徐浩放棄周郊,死守南陽城,遏制叛軍南下。
南陽城是天下堅城。
李瑄不放心徐浩這個大書法家,他覺得這些曾任太守的官吏對軍事一竅不通。
于是,李瑄任命王難得為南陽都督,令他立刻趕往南陽,統(tǒng)領從江南、嶺南、黔中趕來的軍隊,抵抗叛軍。
他要將叛軍夾在河南一帶,三面圍殲。
李瑄特意叮囑王難得,如果有太守不聽從他的軍令,直接拿下,送到長安。
不過有一點是好,李瑄大概得知南陽、汝南、潁川一帶的消息,局勢沒有惡化到一發(fā)不可拾的地步。
李瑄讓探馬與廖崢嶸的常平新兵一起向東打探消息。
他要知道雎陽、江淮一帶的動靜。
等河隴勁卒到來,他會派遣一部分精兵,從山南到達南陽,配合王難得。
李瑄令人盡快收集糧草,用絲綢、珠寶向商人、大族手中和糴糧食,并發(fā)動民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雖然河隴勁卒還未到達,可以讓運輸糧食的隊伍出武關,到達山南,在沿途的驛站儲存糧食。
在這關鍵時刻,哪個郡縣敢掉鏈子,李瑄會毫不留情地宰了他。
局勢明朗后,李瑄的戰(zhàn)略已經形成。
李光弼、郭子儀,在河北諸郡的義軍輔助下,剿滅叛亂。
封常清、車神塞率領在河東,伺機渡過黃河。
李嗣業(yè)率陌刀軍和三萬騎在華陰,觀察潼關動向。
王難得前往南陽,穩(wěn)固局勢。
河隴的援軍到達后,就開始真正的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