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怎么分家前頭都是請了族老們來見證的,早就定了下來,再聽趙老頭說起,眾人自然是忙答應(yīng)了下來。
趙老頭嘆了口氣,點了趙來慶。
“老三,年后分家了,媳婦孩子都要靠自己養(yǎng)了,你是個什么成算?要是說什么還要讀下去,我跟你娘,這一大家子供你讀書這么多年了,自然也不想你半途而廢的。”
聽到這里,陳蓮急了,她可不能再忍下去了。
但是趙老頭話還沒說完。
“可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自己心里明白,倘若還想讀,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得靠自己讀了,自己賺錢,讀書,養(yǎng)家糊口,你有多少能耐,讀多久的書都是你自個兒的家事,我們不指望你,也不再管你了?!?/p>
“爹,我一個讀書人,豈能……那些黃白之物……”
這話聽得王三娘王小紅紛紛唾棄不已。
“沒了這黃白之物,你還能讀起書了?”
趙老頭看了眼大媳婦,倒是沒有反駁這句話。
誰說不是,舉全家之力供養(yǎng)了這么一個讀書人,卻什么都沒得到,到頭來換來了這么個酸書生,不管是其他幾房
人心里有怨言,趙老頭何曾不是既有不甘心又有怨念。
“沒有錢你拿什么讀書?拿什么買筆墨?拿什么交束修?你讀了這么多年的書,二十多歲還是個童生,錢夫子都勸你放棄了,你不放棄想繼續(xù)讀,可以,但是男子漢在世,總要養(yǎng)家吧?往前你有我們這一大家子給你供著,如今我跟你娘還有你幾個兄弟是供不起你了,往后你就得靠自己,讀書人總歸是餓不死的,你去給人孩子啟蒙也好,去縣城里找活計也好,或是給人家寫寫對子抄抄書,這么多法子,到時候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誰還攔著你不成!”
別說陳蓮了,其他人聽下來心里也是一片火熱,更加堅定要送兒子去讀書的念頭。聽聽,這么多條賺錢路子呢,怎么著也比土里刨食強。
趙來慶到底還算孝順,聽著這話,終于是點了頭表示年后就去找活干。
年后,剛走完親戚,趙家就忙活起來了。
首先搬走的是四房。
趙來賀主動要了村西頭的宅基地,那邊挨著山,幾戶人家也離得遠,雖是偏了一些,但是上山方便,剛好方便了趙來賀。宅基地邊還有當(dāng)初老獵戶住過的茅草屋,夫妻二人商量后,決定早點搬過去,也好早些蓋房子。
趙老頭沒意見,只是又讓老大抗了一袋豆子過去,惹得王小紅念了一句“爹娘還是偏心幺兒的”。
看到老四這么早就搬走,王三娘難得沒說什么,很爽快地讓趙來金幫忙搬東西,還多給了一碗酸菜。
只是當(dāng)天晚上,她就把空出來的屋子收拾好,讓兩個兒子住進去了。
而這頭,趙四一家也來到了新家。
新家茅草屋不大,有兩間房,一間住人,一間吃飯,廚房就在外面用泥巴搭了個灶臺,鍋是沒有的。
老趙家有兩口鐵鍋,在全村也算數(shù)一數(shù)二了,只是還做不到每個兒子一口鐵鍋,他們家多得了一分的竹林地,就沒有鍋了,
好在趙來賀早前些日子就去隔壁陳灣村的陳鐵匠那里訂了一口鍋,約好年后去取,如今搬到這邊來,剛好去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