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剛回來,還沒來得及檢查太子的表現(xiàn)。
你去告訴遺義,讓東宮主動捐出私庫安置,正好乘勝追擊。
”我愣了愣,在心里認(rèn)為這也許是個妙招,但是:“哪有禮部用錢,卻向太子要的道理?不如你去對遺義說。
”“我更不能提,我提了算瀆職。
”審行在杌子上一靠,用賬簿扇風(fēng),眼神順著窗飄向庭中垂柳,“不過我能想到,諸王也想得到,你且不必憂心這筆錢。
只是等到他們?nèi)ビ百u好,太子的日子更不好過咯。
”離開民部,一個身穿鍮石帶深青官服的人攔住我:“站住,你怎么如此衣冠?”方才因著只有高審行在,我一時松散便脫下紗帽,只得隨口編出一個瞎話:“禮部正準(zhǔn)備新制官帽,我負(fù)責(zé)打樣。
”“打樣就可以衣冠不整?我要彈劾你。
”“你憑什么彈劾我你……”想必是個監(jiān)察御史,我立刻神智清明,環(huán)視四周看看有沒有同伙埋伏,“你們這幫人天天躲在大門口做賊似的干什么!”“求你了,薛郎中,你就讓我彈劾你吧。
我已經(jīng)三個月沒彈劾人,馬上要考功了,別人我也惹不起啊。
”額頭脹痛。
我竟然窩囊到了這般田地,一個陌生的御史都能找上門來——打眼一瞧,他竟有些眼熟。
“尊駕遷入之前不知屬哪一曹司?”“下官原在鼓吹署。
”他雙手在口鼻旁做比成樣,“橫吹部,觱篥。
協(xié)律郎說你很好相與呢,薛郎中。
”“你一個吹笛子的怎么干成監(jiān)察御史的?!”“不是笛子,觱篥。
和笛不一樣,我們比較蕭索。
”他有些羞澀地憨笑道,“下官曾經(jīng)在太常寺貪墨一案中作為檢舉人,因此得了賞識,轉(zhuǎn)為監(jiān)察御史。
”嗯?我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還有這一案。
他道:“正是太子瞧上寺里一位樂伎,只那樂伎偏不懂事,搬去東宮時拿了寺里不少樂器舞服,其中便有下官的觱篥。
”無聊,不關(guān)我的事。
“別彈劾我,我最近脾氣不好,容易自盡,你換個心緒堅毅的彈罷。
”我拔腿正要逃,忽然一架攆輿遠(yuǎn)遠(yuǎn)地行過甬道,這監(jiān)察御史三步并作兩步上前拉著我,高聲叫道:“你瞧,就是那一位!”一陣風(fēng)揚起攆上輕紗,露出一張熟悉的臉來。
這不是杜荷么?“少詹事?”我這便要上前打招呼,又教那那監(jiān)察御史拉住:“不是,沒有遷轉(zhuǎn)他,還是樂伎罷了。
”“樂伎?這不是東宮的少詹事?”“少詹事是哪個?下官入朝不久,還沒有見過。
”四人攆腳程快,這便不見蹤影,這御史抻著脖子遙望,一面遙望一面咋舌不已,“稱心到了東宮果然不一般,竟能乘太子的攆滿宮去。
”我側(cè)首問他:“你叫什么?”“下官李義府。
”“觱篥幾個孔?”李義府一臉不解,困惑地望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