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外知道,還以為我們拍不起!
……
趙姍姍離開之后,忻玉坤出門,找到了正在一處小山坡上,拿著畫板寫生的路知遠。
這是路知遠的習慣。
忻玉坤不知道,其他導演有沒有什么怪癖,但路知遠這個家伙,始終保留著一個美術生的習慣。
相對于攝像機,他更喜歡用畫筆,記錄靈感。
“阿遠,你為什么不去當一個畫家?你要是去當一個畫家,該多好啊?!?/p>
忻玉坤發(fā)出感慨。
如果,路知遠去當畫家,他感覺自己簡直功德無量,為導演圈子,為攝影師圈子,趕走了一個天才,一個變態(tài)。
他們一定會對自己感激不盡的。
“一般畫家,都是死了才出名的。而且,當畫家的競爭太激烈了。你根本想象不到,那些人可以天才到什么程度?!?/p>
“當導演就不一樣了。門檻低的不像話,只要能夠忽悠住投資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p>
“而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挺有天賦的。”
有道理?。?/p>
聽路知遠這么一說,忻玉坤忽然覺得,導演這個職業(yè),確實性價比很高。
競爭也不激烈。
只要能夠忽悠住投資人就行。
在這方面,他覺得,自己也很有天賦。
畢竟,在路知遠身旁,耳濡目染了這么久,也學到了幾招。
“對了,阿遠……剛才,你為什么不順便跟趙總提一下,讓她提高一些預算?多加個100萬什么的?!?/p>
300萬投資,忻玉坤算了一下,有點緊巴巴的。
最關鍵的是,他害怕路知遠老毛病發(fā)作,為了拍一個鏡頭,等上兩個小時,就為了找到他喜歡的那種,光線流動的感覺。
“坤哥,你知道嗎?根據歷史數(shù)據表明,想要在戛納獲獎,影片的成本,最好低于50萬美元。”
“超過50萬美元的作品,想要在戛納獲獎,簡直難如登天?!?/p>
路知遠沒有直接回答忻玉坤的話,而是用冷冰冰的數(shù)據,甩在忻玉坤的臉上。
讓他無話可說。
50萬美元以上的作品,很容易被那些評委,認為是商業(yè)片,而不是作者電影。
路知遠也不知道,那些評委是怎么想的,但數(shù)據就擺在那里。
“你……”
忻玉坤很想問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
但他忽然意識到,天才的頭腦,不是他這個凡人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