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了,這都過來了”
…
姜馨玉安慰著她時,暼到了一個好久不見的人。
是張玲,跟在她旁邊的竟然是她的繼父賈輝。
這倆人來醫(yī)院干什么?家里有人生病?
倆人轉身走了,她還在探頭望著。
陪著姜珍珍在外頭曬了會兒太陽,姜馨玉把人給扶回去了。
張華去他工友家換的雞蛋,又帶了一盒熬的爛糊的米粥。
醫(yī)院里也有食堂,有專人到病房病人床邊去預訂三餐的飯菜品種,不過要收取糧票和錢。
張華帶的東西是留著給姜珍珍夜里吃的,醫(yī)生建議了,她現(xiàn)在要少吃多餐,吃些養(yǎng)人的東西,才能恢復元氣。
姜馨玉下午就喝了一碗沒多少干飯的湯面條,夜里老早就餓了。
張華他媽抱著孩子回那個出租屋了,張華住在廠子宿舍,姜馨玉夜里就擠在病房里。
人在屋檐下
潘玉的父母知道無法說動龐麗娟和姜珍珍,回去就把回娘家打探情況的潘玉罵了一頓。
在她們看來,兒子會對姜珍珍動手,那也是為了給潘玉出頭,真是憑白惹麻煩。
潘玉被罵的狗血淋頭,不服氣的懟了幾句。
她弟要不是被他們嬌生慣養(yǎng)的天不怕地不怕,哪能弄到局子里去?
在縣里沒房子總歸是不方便,一家人也不能都在醫(yī)院待著,陳秀云夜里在姜珍珍那小屋和龐麗娟一起對付了一晚,第二天上午陳奕提著筒骨和肉來了,又給姜馨玉帶了一身換洗的衣裳,下午倆人就一道回去了。
學校組織老師后天開始還要在縣里學習,姜馨玉也只好在醫(yī)院湊和著。
張華也不能天天請假,他媽和姜馨玉白天都在醫(yī)院,他就每天上午中午下午都來,還在家給姜珍珍做些有營養(yǎng)的東西提過來。
骨頭湯不少,姜馨玉也跟著喝了一碗。
她拿著票去百貨商店看有沒有紅糖,排隊時又在百貨商店看到了張玲,她已經(jīng)排到了柜臺那,也是來買紅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