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之后。
女工作人員放棄了,她明白,好言相勸,多半沒用。
于是乎,始終沉默的某男性工作人員開口了。
“這位先生,按照規(guī)定,橋洞里,是不允許住人的。
所以,跟我們走吧。
我知道,你淪為流浪漢,肯定有原因。
但是,日子還要繼續(xù)過,人吶,要往前看。
要不這樣,先跟我們走,去收容所住幾天。
如果喜歡,就多住一段時(shí)間。
要是不喜歡,等到身體康復(fù),再離開也行,怎么樣?”
“不跟我們走,這是為難我們。
畢竟,這是我們的工作。
先生,請(qǐng)你配合一下,可以嗎?”
另一個(gè)男性工作人員幫腔。
終于,賀云轉(zhuǎn)過身,猶豫片刻,緩緩點(diǎn)頭。
……
中午時(shí)分,賀云來到收容所。
踏入大門,一路所見、所聞,給他的震撼極大。
他感覺,眼前一切,簡(jiǎn)直就是社會(huì)悲劇的縮影。
坐在輪椅上,神情木訥的老人;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聾啞人;因?yàn)闉?zāi)難失去雙腿的殘疾人;
以及患上疾病,無法治愈的病人。
當(dāng)然,還有一些沒有父母、被人遺棄的孩子,等等等等。
最讓賀云感觸的是,這里的人,眼中大多沒有光。
他們就像行尸走肉,麻木的活著,艱難的活著。
穿過一棟棟建筑,他被帶到一間臥室。
工作人員告訴他,讓他先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