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賞它,這就是我決定,讓它提前發(fā)表的原因……”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精彩的算法論文,會和一個十八歲的高中生聯(lián)系在一起……”
“他是個天才,毫無疑問……”
羅曼德驚嘆了幾句,最后坦誠的說道,“說實話,我只能確定結果正確,但沒有完全看懂。大概是篇幅的影響,論文中的證明過程,有一些地方存在跳步,需要很長時間去思考,去證明。”
“我很希望他能來斯坦福大學,我可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也想邀請他來大學做演講?!?/p>
“他還是個高中生?”
“斯坦福大學非常歡迎這樣的天才!”
羅曼德接受采訪的內容,一下子就讓趙奕和論文火爆起來,國內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網絡上到處都是報道--
《趙奕被邀請去斯坦福大學演講!》
《羅曼德教授:十八歲的中國高中生,撰寫了幾年來最優(yōu)秀的論文!》
《魔方核心算法正式發(fā)布!》
《斯坦福大學向中國天才高中生拋出橄欖枝!》
《震動世界的論文,來自中國高中生!》
……
十三中四樓教室,一群記者圍著趙奕。
王承敏指揮著幾個老師,到黑板寫上大大的字眼。
一個是‘鄭陽第十三中學’。
一個是‘素質教育’。
他還和李立生商量著,“我們應該打印個大橫幅、海報,就把這些字印上去!下次再采訪就能用到,看那幾個攝像機,一定能拍到。”
李立生高高豎起大拇指,看過去的眼神充滿了崇拜。
王承敏頓時有些得意。
趙奕表示會認真接受采訪,讓記者們先安靜下來。
劉慧敏說起了《journal-of-the-a》雜志發(fā)表的論文,還有羅德曼教授對論文的評價,才讓趙奕明白過來。
記者提問。
趙奕知道他們要問什么,干脆就簡單講解了下論文內容,“‘有效與無關進位篩選’,是我研究出的一種算法,‘篩選’,就像是篩子一樣,把一些不用的東西給過濾、篩除,直白的說,就是‘負面淘汰’,判斷哪些有負面作用,就不用、淘汰掉?!?/p>
“篩選的辦法就是用數據做對比、參考、分析,分析的過程很復雜,就拿三階魔方的扭動步驟來說,每一步都會讓魔方的顏色發(fā)生改變,整體的顏色分布的變化,就會讓計算、判斷有所改變,算法目的就是證明,這種變化對還原是否有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還原好的魔方,同樣顏色都分布在同樣的面,不管任何情況的扭動,都會讓魔方變得更復雜,要篩選出的就是這樣的‘負面步驟’。”
“當然了,實際判斷要復雜的多,需要對比、判定的有數據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