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戰(zhàn)報上先是一如既往地夸贊皇恩浩蕩,圣人英明,受皇命而討伐云云,把李隆基捧到天上。
然后才開始介紹士兵們長途奔襲,風餐露宿的辛苦,特別是在風沙之中連行數(shù)日,環(huán)境惡劣之極。
所以才有“披荊斬棘”的大勝。
戰(zhàn)果十分夸張,回紇來不及準備,就已經(jīng)被唐軍攻入營壘中。
其中,李瑄早早布置伏兵,利用輕騎,將回紇引往伏兵之地。
一個叫“陌刀軍”的兵種,在伏擊中大放異彩。
只是數(shù)十人傷亡,就擋住數(shù)千騎兵的沖突。
“當張興刀者,人馬俱碎,將士盡執(zhí)長刀而出,如墻推進。這個張興,一定要拜為將軍?!?/p>
李隆基將賀表的一段話念出來,頓時覺得張興此陌刀將異常勇猛。
決定像王難得、南霽云一樣,封一個南衙禁軍的將軍,用以標榜身份。
“恭喜圣人喜得良將?!?/p>
李林甫立刻恭喜道,雖然他知道張興是李瑄的手下。但無法挽回的局勢,索性拍李隆基一個馬屁。
還有,劉單這個豎子,早晚要整死他。張興已經(jīng)“人馬俱碎”,夠夸張了。
但把李瑄描繪的,簡直跟神一樣。
“陣成,帥披馬甲擇親衛(wèi)入陣,及午至黃昏,三軍盡披靡,獨斬千人?!?/p>
“帥見大將阿勒卜出陣,躍馬持槊,一擊奪命,賊眾潰,大呼馳入,鐵甲盡摧?!?/p>
諸如此類的描述,將個人武勇決定勝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更何況,回紇還是被突襲、包圍、再包圍的情況下。
回紇五萬騎南下,只有不到兩千騎逃走。
在軍事戰(zhàn)斗上,這就是算全軍覆沒。
斬俘與死亡比例,更是小到十幾比一。
李林甫雖然恨李瑄,但不得不佩服李瑄是當代第一名將,勇武史書難尋。
“據(jù)說回紇領(lǐng)軍者為骨力裴羅的繼承人磨延啜,他為了逃跑,用金蟬脫殼,冒充小兵。沒有抓住他,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只是金甲和狼頭大纛,就與其一個份量。”
李隆基認為獲得金甲和回紇的狼頭大纛,足以比上生擒磨延啜的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