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蒙靈察不同于李瑄,他要先回長安一趟,再到安西。
河西軍,李瑄終于節(jié)制,他可以放開手腳,再無兵力的顧慮。
李瑄一直可惜李隆基沒讓他兼河西、隴右采訪使,使他無法整治地方。
這一次,李隆基讓李瑄判武威郡。
武威郡就是河西節(jié)度使所在地。
判,即為高位兼低職。
李瑄已經有西平郡都督的職位,不可能再兼任一個都督。
也就是說,李瑄現(xiàn)在能插手政務的兩郡為隴右治所西平郡,和河西治所武威郡。
河隴押蕃使,顧名思義,掌管、安撫河西、隴右一帶的胡人。
必要情況下,可以調集胡人部落的兵馬,參加對吐蕃的戰(zhàn)爭。
對李瑄來說,這個職位可有可無,許多胡人勇士自愿參軍。
貿然征胡人部落,會加強地方矛盾,這樣募兵制就沒意思了。
最后是河西長行轉運使這個職位。
這是大唐官辦運輸機構。又作長行坊、長運坊。以牛車為主要運輸工具。設置于西州、敦煌、武威、張掖等河西走廊上。
可以說,負責西域地區(qū)到河西走廊,再到長安的運輸。
這個職位對李瑄很重要。
李瑄捋了捋,他現(xiàn)在身兼隴右節(jié)度使、河西節(jié)度使、隴右支度使、河西支度使、隴右營田使、河西營田使、隴右群牧使、河西長行轉運使、河隴討擊使、河隴押蕃使、赤水軍大使,一共十一個使職。
涼州城,哥舒翰
三天后,李瑄隨林招隱入河西。
他帶上岑參、楊綰、李廣琛前去。
李瑄決定在武威姑臧城,再召一套幕府班底,用以管理河西。
用隴右的判官去判河西,有些不合適,也可能會出現(xiàn)軍務混亂。
李瑄的計劃是湟水城節(jié)度使府衙,處理隴右的軍務、支度、營田。
湟水城的都督府,處理西平郡的政務、軍務。
姑臧城的節(jié)度使府衙,處理河西的軍務、支度、營田。
姑臧城的河西長行轉運使據點,除了長行轉運事務,有單獨的僚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