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發(fā)展工商,不可避免的途徑。
“大唐中央銀行,有無建立到臨淮?”
李瑄又問常鉉此問題。
“乾元四載時,大唐中央銀行在臨淮城建立,并于城中建立錢庫。連平民百姓都有將錢財暫存于銀行,臨淮是大運河的重要中轉之一,從去年開始,銀行內結算貨幣的商人絡繹不絕?!?/p>
常鉉向李瑄回答道。
銀行的設立,使工商更活躍。
朝廷親自背書的大唐中央銀行,經過李瑄的多次運作,已經建立信用體系。
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商人工匠,都放心將錢財存入銀行之中。
就等著大唐儲存更多的金銀,發(fā)行更方便,更利于經濟發(fā)展的金幣與銀幣。
“臨淮的鄉(xiāng)學建立地如何?”
李瑄又問常鉉教育問題。
“從開元后期開始,臨淮就多有鄉(xiāng)學。乾元以后,臨淮響應朝廷政策,用賦稅財政,在各鄉(xiāng)補填未建立的鄉(xiāng)學。另外高等的郡學已經在臨淮城建立,每日天不明,便能聽到朗朗讀書音?!?/p>
常鉉向李瑄回答道。
垂髫之倪,皆知禮讓。
學文識字,才會有大出息,才有機會為官,這是自古華夏百姓的共識。
平民百姓,都希望將自己的兒子送入學校,望子成龍。
在淮南一帶,學風是非常昌盛的。
“治理地方,有什么難處嗎?”
李瑄換個話題問常鉉。
地方執(zhí)行朝廷的政策,不再如以前一樣,只照看民生,維護安定。
所以,自新法頒布后,郡縣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地方與地方之間,區(qū)別更大。
即便行省制確立,也會如此。
“回至尊,臨淮諸縣小,調度起來容易,臣上任臨淮太守以來,暫未遇到問題?!?/p>
常鉉向李瑄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