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白白拿著朝廷的衣賜,貪圖享樂。
早已忘了“道經(jīng)”。
而且佛教、道教勸導平民百姓柔弱,非常不符合李瑄的開拓精神。
這個時代,是李瑄開啟的大爭之世,百姓要自強自立,能在李瑄一聲令下,遠涉千萬里。
而非求佛問道。
所以除了長安、洛陽的的幾個官方道觀以外。地方上數(shù)以千計的道觀已停止衣賜。
按照人頭分田地,和僧人一般,自食其力。
以前武則天包庇僧侶,李隆基包庇道士,使僧侶、道士行惡霸之事,土地兼并。
上行下效,催生的風氣足以摧毀國家的根基。
是以,經(jīng)過肅清道、佛以后,國家得以釋放“無籍之農(nóng)”五十六萬余戶。
共人口二百八十八萬余人,分布在天下郡縣。
勒令還俗、自愿還俗的道士、僧人超過十一萬三千人。
是開元初年打擊僧人還俗的十倍。
國家新登記的耕地有三千二百萬畝。
朝廷將再次增添一筆龐大稅收。
同時,大唐也做了一些人員調(diào)動。
趁著更改官制未得開始,李瑄下令范陽太守李泌于今年六月結束任期,任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有兩名,除張興外,原本的岑參被任命為安西大都護,所以空缺下來。
侍郎,才是進而拜宰相的基石。
在范陽的三四年來,李泌內(nèi)整政務,重安庶民,招撫胡部,使范陽一掃安祿山叛亂帶來的頹勢,趨于穩(wěn)定。
在征伐渤海國、黑水靺鞨、室韋的時候,以李泌為首的河北諸地,對糧草輜重的運送起到關鍵的作用。
李泌除了是個道士,讓許多大臣頗有微詞,但其他方面,沒有什么令人詬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