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之也意外李隆基會主動找他,說出這番話。
他很樂觀,只是贊嘆李隆基禪讓給李瑄,是最英明的抉擇。
只要李隆基老老實實地安度晚年,皆大歡喜。
如七郎這般天縱奇才,千年難遇。
他的出現(xiàn),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
“是我不如李七郎?!?/p>
李隆基自飲一杯酒。
像是自嘲,又像是真心話。
從大唐月報上,可以看出李瑄的政策。
以鐵腕的決心,對大唐進行深入的改革。
將所謂的豪強,清洗了一次。
他也是開了眼,還不知道在他的盛世下,隱藏有如此多戶口。
李瑄用錦衣衛(wèi)的手段,也令他驚奇。幾乎是李瑄在地方上的耳目。
秘書省,權威竟然比曾經(jīng)的內(nèi)侍省還大。
不用擔心宦官干政,還能一手培養(yǎng)出忠于皇帝的嫡系。
那十八學士,號稱“天子門生”。
以至于原本加上皇權的“九寺五監(jiān)”,在秘書省和錦衣衛(wèi)面前微不足道。
而且九寺五監(jiān),有被天策府、尚書省架空的趨勢。
李瑄明顯要將天策府、秘書省、錦衣衛(wèi)引為新的皇權。
同時,再次加強尚書省的權力,裁去重合的部門。
“三郎不必如此。你繼位之前,朝廷出現(xiàn)各種不好的事情,數(shù)十年動蕩。當時人們無不認為王朝已經(jīng)后期。但你改元開元,勵精圖治,從詩歌的飛揚,到太平鼎盛,開古今之先河。”
李適之向李隆基安慰道。
在內(nèi)心深處,他有對李隆基的愧疚。
因為李隆基待他們父子不薄,還讓李承乾和李象的墳墓歸藏于昭陵。
盡管有安祿山叛亂,但現(xiàn)在形勢一片大好,萬國來朝,讓李適之肯定李隆基的功績。
要沒有李隆基,大唐一定會一直走下坡路,直至墜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