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朝堂之上,大臣又將李瑄抬得這么高。
如果不過問此事,對李瑄影響太大。
李瑄是新法的領(lǐng)袖,許多理想者的意志,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李隆基當了快四十年皇帝,許多事情早就司空見慣,一個縣令收受豪強賄賂,不過是常見的小事。
愛屋及烏,李隆基不想多問罪。
“臣請御史臺將新安令緝拿歸案,仔細調(diào)查。正如達奚侍郎所說,臣略懂《春秋》,當時楚國有一個令尹,叫斗谷於菟,他的族人犯法以后,被廷理拘捕,然廷理聽說犯人是斗谷於菟的家人后,立即將其釋放。斗谷於菟訓斥了廷理,對族人用刑。是以楚國上下,沒有人不服斗谷於菟,所以楚國國力飛漲,有北上爭霸的實力。好在這樣的事情,并未發(fā)生,我大唐的御史臺、刑部,還是恪盡職守的。臣愿意如斗谷於菟一樣,執(zhí)法不避親。如果新安令李銙罪證屬實,立即處死,震懾天下郡縣……”
李瑄出班,借著達奚珣的話,用春秋時楚國名相斗谷於菟舉例,以表示自己的決心。
堂兄李銙受賄,還是李瑄最痛恨的豪強。
這是在打李瑄的臉?
如果李銙的罪證屬實,李瑄不會放過他。
哪怕不夠死罪,也直接處死!
因為李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變革派聲明,新法用重典,要殺雞儆猴,震懾天下,以免出現(xiàn)人間悲劇。
他也向李隆基稟告,李隆基給了李瑄先斬后奏,可處死太守、縣令的權(quán)力。
若輪到自己家人犯事,就放一馬,這次變法直接繳械投降算了。
以后也不要再有變法的打算了。
但李瑄要調(diào)查清楚,以免有人陷害李銙。
不過李瑄有一種預感,李銙很可能真有罪。
保守派憋了幾個月,搞出一個這樣的陷害,顯得太低級了。
唯有保守派掌握真正的證據(jù),才敢向李瑄發(fā)難。
親人犯法,雖然和堂兄李銙不熟,但李瑄心中很不是滋味。
但李瑄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李適之有好幾個兄長,他們都有子嗣。
以為宰相是后盾,被欲望蒙蔽雙眼,是很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好在今日彈劾的,不是他的親兄弟,否則李瑄也會沒有頭緒。
因為他是人。
兵卒包圍平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