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不得不承認,吐蕃更擅長高原風雪。
吐蕃人生長在高海拔的地域,天生就是堅韌的武士。
這個時代的雪域高原比以往溫暖shi潤,更適合農業(yè)和畜牧業(yè)。
但雪域高原就是雪域高原,絕不會因為天氣變暖,而停止風雪降臨。
吐蕃熟悉山川道路,唐軍追擊時很不容易。
翌日,上午。
“啟稟李帥,昨日大戰(zhàn),我軍共斬敵步、騎三萬三千余人,俘敵一萬七千三百余人。吐蕃的甲騎具裝,幾乎全軍覆沒?!?/p>
“獲得吐蕃完好的戰(zhàn)馬三萬余匹。鐵甲、兵器、弓箭數(shù)以萬計……”
高適統(tǒng)計完斬獲后,向李瑄稟告道。
然后又傷心地向李瑄匯報:“我四鎮(zhèn)邊軍陣亡三千七百人,傷病三千一百人。白蘭羌、洮陽吐谷渾、河西諸胡騎陣亡三千二百人,傷病兩千余人,其中大部分是白蘭羌的傷亡。”
正面沖鋒,哪怕李瑄連斬十八猛將,以摧拉枯朽之勢獲得勝利,也產生較大傷亡,吐蕃騎兵最后突圍的時候,也是不要命的。
但作為奠定勝利的一戰(zhàn),李瑄忍痛接受。
連他的親衛(wèi),身披內外甲,都陣亡三十多人,傷二十多人。
“將將士們的尸體收攏,登記其姓名、家鄉(xiāng)。讓后勤隊伍運回河湟安葬,劉判官主持葬禮。那些白蘭羌、河西胡騎、洮陽吐谷渾的兵馬,也一并帶到河湟安葬。”
“戰(zhàn)功要仔細統(tǒng)計,核準!不得遺漏,不得謊報,違者軍法從事?!?/p>
“俘虜為全軍共分的軍功,人人有份!”
李瑄用低沉的語氣,向高適吩咐。
在亂戰(zhàn)之中,戰(zhàn)功統(tǒng)計是比較困難的。
除了被射死的吐蕃士兵。
一個士兵斬殺幾人,心里是有數(shù)的。
大部分參戰(zhàn)的騎兵負責圍追堵截,都沒有斬獲,有的錯馬后,沒有將敵人擊下馬。
當然了,如哥舒翰、張興、荔非元禮這樣的猛將,殺死幾人,不一定記得。
李瑄就知道他砍死了吐蕃的十八猛將,至于捶死的其他百夫長、大五百、小嘍啰,他也記不清了。
但只要士兵將自己的殺敵數(shù)上報以后,沒有超過總殺敵數(shù),就算正確的。
如果超過,必要細查。
因為戰(zhàn)死的士兵,也有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