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臨淮太守常鉉,恭迎至尊大駕光臨,吾皇萬歲……”
“恭迎皇后和諸位娘子……”
臨淮碼頭,常鉉整理衣冠,帶著臨淮的官吏,向李瑄拜道。
隨后,官吏們皆齊拜。
“免禮!”
李瑄抬手示意。
他穿著簡單的秋季常服,但在臣子們眾星捧月下,再明顯不過。
而且常鉉在長安見過李瑄。
碼頭外有縣兵、捕快守護(hù)。
得知李瑄前來,百姓們攜老扶幼,從臨淮各地趕來。
普通百姓都想一睹龍顏,沾一點(diǎn)喜氣。
自大唐建立以來,皇帝老兒在淮南百姓眼中,只是一個稱呼。
從未有皇帝到達(dá)過此地。
更別說還是李瑄這個兼大詩人、大英雄為一身的皇帝。
淮南百姓用的曲轅犁,是李瑄發(fā)明的,改進(jìn)的水車,出自李瑄之手。
新種的棉花,蔬菜,都由李瑄從域外引進(jìn)。
孩童們口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等詩句,朗朗上口。
安祿山叛亂,聽說要打淮南,百姓心驚。
除賤為良,百姓得到耕地的那一日,痛哭流涕。
這種皇帝,誰不想一見?
別說不是農(nóng)忙時(shí)節(jié),就是農(nóng)忙,臨淮郡臨淮縣的百姓都會前來迎接。
“至尊不辭辛苦,親臨臨淮,實(shí)乃我等之幸,百姓之福?!?/p>
作為太守,常鉉上前再表敬意。
雖舟車勞頓,但皇帝的車馬,禁軍的戰(zhàn)馬,都要從船只上運(yùn)下來,這些臨淮郡無法安排。
“登基五載,方有時(shí)間到達(dá)臨淮。朕只是隨便看看,爾等一如之前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