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軍騎兵的猛烈追擊下,回紇不斷被追殺,已經(jīng)到了丟盔棄甲的地步,有的甚至連武器都顧不上拿。
戰(zhàn)馬在慌亂中不斷地嘶鳴著,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回紇騎兵從馬背上跌落下來,被后面追趕的唐軍騎兵無情地踐踏而過。
戰(zhàn)場上,到處是回紇騎兵的尸體和殘肢斷臂,鮮血染紅了大片的草地。
連米利達干都被第二隊騎兵死死地咬住。
鏖戰(zhàn)之下,他身邊騎兵越來越少。
“嗖……”
一次箭矢呼嘯而過,米利達干慌張,從戰(zhàn)馬上摔落。
走投無路,米利達干畏懼死亡,伏地向大唐騎兵投降。
其余方向的追擊大戰(zhàn),從午至夜,方才落幕。
李光弼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zhàn)術(shù),再次大獲全勝。
那些漏網(wǎng)之魚回到部族后,一個個胡人部落心驚膽顫。
有的攜老扶幼,連夜逃離駐地。
有的干脆向唐軍投降,以換得茍且偷生。
翌日天明,李光弼下令騎兵去接管望建河一帶的胡人部落。
如果逃跑,且盡追回。
在武力征服后,是設(shè)立胡州的最佳時機。
且胡州以漢人為官,加以治理。
如大唐在青海省的吐谷渾、黨項、通頰等部,全部都任用漢人官吏,逐漸設(shè)縣,改習(xí)漢語。
這是新式都護府的意義。
如果跟以前一樣,征服一個胡部,讓胡部自治,如國中之國。
一旦遇到風(fēng)云突變,這些胡部隨時可以背叛中原王朝。
這是草原部落幾千年來,“春風(fēng)吹又生”的原因。
歷史上也有血淋淋的教訓(xùn)。
十天后,李光弼召集草原部落,包括回紇俘虜在內(nèi),準備在望建河北畔建立一座夯土城池。
畢竟城池才代表中原文明。
城池更多的是象征意義,和經(jīng)濟互貿(mào)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