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純粹的道士,不食葷腥、不近女色。
歷史上的李泌被強迫娶妻生子,處境和鳩摩羅什差不多。
為官之時,李泌更不可能貪污受賄。
在政績上,沒有人能說三道四。
更何況人們都明白李泌在天寶四載的時候就跟隨李瑄,為李瑄出謀畫策。是李瑄“撥亂反正”的功臣。
李泌離任后,李瑄將范陽長史關(guān)播提拔,任新的范陽太守,繼續(xù)李泌在范陽的政策。
“現(xiàn)在文官九品十八階,即將頒布。朕認為武將不適合套于文官體系之中。軍事為政治的延伸,古往今來,武將霍亂國家,比比皆是。出將入相雖然好聽,但帶來的禍患,需要天下蒼生去承受。我等一定要最大程度去杜絕將來武將干政,也更能體現(xiàn)武將的身份,使大唐將士更為純粹?!?/p>
“兵部的改革只是第一步,天策府的建立為第二步。由兵部進行招兵、訓練新兵、發(fā)軍餉、撫恤等事宜。天策府執(zhí)行征伐、后勤、兵甲等策令。使軍隊為國家發(fā)展和百姓安定保駕護航?!?/p>
“最后一步,則廢除武官品級,廢除勛。一律采用軍銜制,以軍銜標榜身份。而軍隊的構(gòu)成則更簡潔?!?/p>
“十人一伍,設(shè)伍長;五伍設(shè)一隊,另有隊長、副隊長、號手、執(zhí)旗手等;五隊設(shè)一營,以營長為首;四營設(shè)一團,由團長為首。三到五個團,組成一軍,由軍長為首。一個都督府由若干軍長組成,此為武將官職?!?/p>
“除官,還有銜?!?/p>
“從低到高,依次分為新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大校、少將軍、中將軍、上將軍、大將軍、元帥。有如吐蕃告身一般的裝飾佩戴肩上,一目了然?!?/p>
“如少尉享正九品官吏待遇……少校享正七品官吏待遇……大校享正五品官吏待遇;少將軍享從三品官吏待遇;中將軍享從二品官吏待遇;上將軍享正二品官吏待遇;大將軍享從一品官吏待遇;元帥享正一品官吏待遇……”
已經(jīng)是乾元四載,李瑄徐徐地向宰相們說起軍制改革的最后一步。
早在天寶年間,李瑄任隴右節(jié)度使的時候,就有頒布軍銜的念想。
吐蕃憑借告身制度,使普通武士一眼就知道吐蕃將領(lǐng)的地位,在軍隊散亂、分擊的時候,聽命于告身最高者。
而軍銜制度,是吐蕃告身制度的最終升級版。
它明確上下級關(guān)系,擁有增強將士責任心和榮譽感、在關(guān)鍵時刻促進指揮和管理的好處。
現(xiàn)在變革一步步完成,除賤為良趨于安穩(wěn),時機已然成熟。
明確軍制,使士卒心中接受軍銜制度,文武分家。
李瑄也沒有完全堵住“軍功入相”之路。
兵部尚書,是軍功入相的機會。
“啟奏至尊,新改軍制,第一次入銜的將領(lǐng)等級,猶為關(guān)鍵?!?/p>
眾人看完軍銜制度的方案,一陣思索討論后,尚書左仆射裴遵慶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九品十八階,重整官制的時候,李瑄就禁止為都督、副都督、都督府長史、將軍、郎將、衙將等高低將領(lǐng)劃定品級。
那時候,宰相們就知道至尊心中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