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繳納賦稅,也可豐衣足食。
就算出現(xiàn)天災,也還會有義倉,幫助他們度過艱難困苦的時期。
在中南半島上,一眾小國家也攝于南詔的崛起,震驚于大唐的擴張,生怕被殃及池魚,紛紛派遣王室,攜帶金銀珠寶至長安。
在絲綢之路上,西域諸國的國主、酋長,總能相遇。
前往長安的驛站,關于各國朝拜的信件,如雪花一樣飄往長安。
天下之間,儼然一副萬國衣冠拜冕旒之勢。
……
長安,華夏歷三四五五年,乾元二載,八月上旬。
在除賤為良即將勝利,吐蕃和東北覆滅的時局下,羅馬帝國大使阿波加斯再次求見李瑄。
阿波加斯來到大唐已經(jīng)一年多,他們的隊伍經(jīng)過休養(yǎng),得到恢復。
這一年多來,阿波加斯在長安和長安附近,了解大唐的文化。
他還努力去學習漢人語言,試圖去讀懂大唐的書籍。
在他眼里的大唐太先進了,從制度上,到萬事萬物上,都不是羅馬帝國可以比擬的。
羅馬人的驕傲,被嚴重打擊。
這樣的國家,大食帝國一定無法戰(zhàn)勝。
特別是最近,他從報紙上先后看到唐軍滅亡吐蕃,以及征服東北的消息。
在羅馬,聽說過吐蕃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讓阿波加斯心中一緊。
他明白大唐對這個世界無比了解。
大唐的皇帝不能接受他之前提出的戰(zhàn)略分配……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
“見過偉大的皇帝陛下……”
阿波加斯攜帶著翻譯入甘露殿后,向李瑄行一禮。
一年多的時間,他再參見李瑄時,心態(tài)已經(jīng)變得不同。
他深刻地領略到李瑄的傳奇和偉大。
文武雙全,不足以形容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