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除賤為良運動完成,就沒必要再去囚禁李隆基的子孫。
“遵旨!”
劉單點頭,聽候李瑄的指示。
“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再進一步。劉卿向高翁知會一聲,請高翁做一做圣人的思想工作,讓圣人放下重擔,安心養(yǎng)老?!?/p>
李瑄不再多問,讓劉單去操辦此事。
劉單是聰明人,知道該怎么去做。
“臣必不辱使命!”
劉單向李瑄行一大禮,神色激動。
他也認為太子殿下的繼位宜早不宜遲。
只是他身為臣子,不能去明說。
只要能將此事辦得漂亮,他今后功不可沒。
作為李瑄麾下的元老,怎么會沒有封侯拜相的心思呢?
拜禮過后,劉單離開政事堂。
李瑄繼續(xù)處理關于西域方面的文書。
柘枝都督府傳來消息,大食帝國還未有動靜,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韜光養(yǎng)晦,以處理國內派系為主。
也有一種可能,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剛得到大唐內亂的消息不久,在進行調兵遣將的準備。
李瑄不信這個后世被稱為“曼蘇爾”的雄主會甘愿認輸。
即便李瑄登上皇位,他也會伺機攻擊波斯。
另外,從安西都護府顏真卿那里,李瑄又得到一條消息。
后世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現(xiàn)在被唐人稱為“拂菻”的羅馬帝國,派遣大使,繞了很大一圈路,來到安西,指名道姓地拜見“天將軍”。
他們消息落后,現(xiàn)在李瑄不是他們心中的西域元帥,而是大唐太子。
李瑄親書顏真卿,讓他為羅馬大使頒發(fā)通關文牒,使他們來長安。
羅馬帝國為大食帝國的死敵。李瑄看重這一矛盾。
羅馬帝國與大唐遠隔重洋,但從貞觀十七年到天寶元年,羅馬帝國先后七次遣使來唐。
雖然不是很頻繁,但兩國之間彼此有一些了解。
以前大唐沒有機會與羅馬帝國聯(lián)合起來對付大食,現(xiàn)在大唐的附屬波斯已經在里海以南建立據點,他們按照大唐的方法訓練士卒,可以與羅馬帝國,對大食形成夾擊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