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承慶準(zhǔn)備宣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是信件,也不是寫給安祿山的。
他剛讀出幾個字,便趕緊把嘴閉上。
“為什么不繼續(xù)?”
安祿山言語不悅。
“是唐賊的懸賞信……”
阿史那承慶回答道。
信件上說誰殺了安祿山,算戴罪立功,封他為大將軍。而且是天策上將李瑄作保。
唐軍有意挑撥燕軍內(nèi)部的矛盾。
安祿山臉色鐵青,他雖然看不見,卻猜出信件上寫的是什么。
“報……啟奏陛下,上千份信件被射入前線。有的士卒已經(jīng)拆開信件?!?/p>
禁軍又來稟告,他手中拿著數(shù)十封信件。
這些信件上不僅寫了殺死安祿山,封大將軍。
還寫著任何一名士卒殺死叛軍大將,饒恕其罪過,封為將軍。
“我的頭在這里,誰想殺我?”
安祿山揚著頭向麾下文武官吏喝道。
“我等愿意與陛下共存亡……”
文武官吏趕緊拜道。
但心態(tài)已經(jīng)不同,他們看到的不是絕路。
安祿山麾下,雖不乏忠心耿耿者,但大多都是投機者。
雖然燕軍這段時間把李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不可否認(rèn),李瑄有一諾千金的名聲。
“等著唐軍來攻!如果不攻,十天后,我安祿山親自上陣與唐軍拼命,絕不茍活!”
安祿山已決定死戰(zhàn)。
他不想死。
但他知道自己一旦投降,李瑄會把造反的帽子全部扣在他的頭上,把他凌遲都有可能。
他不愿意受那種折磨。
十天后,糧食會用盡,那時他們不得不與唐軍決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