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北庭、西域諸軍主將也一起進入營帳之中。
李瑄軍中,將領只擔任武職。
沒有兼任支度、營田等職。
判官、行軍司馬、掌書記、主簿等等,各司其職。
當前,安西軍由車神塞率領,有馬璘、李嗣業(yè)、張興、來瑱、車光倩、渾瑊、郝廷玉、衛(wèi)伯玉、白孝德等一眾將領輔助。
北庭的一萬五千鐵騎由程千里率領。
西域一萬騎兵由尉遲勝率領。
形成以安西軍為主,北庭、西域為左右翼的方陣。
軍營之中,除將領外,還有一名白衣道士。
這名白衣道士出現(xiàn)在這樣的場合,十分突兀。
眾將只知道這是李瑄的座上賓,不敢怠慢。
李泌幾天前,就受李瑄邀請,出終南山至長安,現(xiàn)居住在秦王府,兩人相談甚歡。
李瑄想直接任命李泌為尚書左仆射,但被李泌拒絕。
他沒有威望,不可能擔任那樣的高官,會使天下人不服氣。
甚至李泌連九品官職都不愿意擔任,只愿意以幕僚的方式,為李瑄出謀劃策。
李泌有兼濟天下之心,不是他不想位登宰輔,而是要改變天寶十五載以前的風氣。
君輕爵位,人覬貴寵。
他向世人表明愿意放下爵位、官職,只為國家效力。
讓那些想憑借芝麻大的功勞就想升職富貴的人,和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糾正風氣。
李瑄沒有強行授予李泌官職,他準備等過段時間,先授予李泌散官,積累威望。
他確實有些求賢若渴,李泌雖然對他的幫助很大。但直接為宰相,必然會使親信他的官吏不服。
李隆基坐在主位上,也瞧見李泌的不同尋常。
他覺得這道士一定參與李瑄政變奪權。
在研究如何攻破潼關的時候,李瑄讓劉單拿出敕令,對麾下將領加以勛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