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府也比歷史上李世民所掌握的天策府厲害得多。
天策上將,位在三公之上,有唐以來,只有太宗皇帝李世民擔(dān)任過。
天策府負責(zé)對大唐內(nèi)外的征伐戰(zhàn)事,加上天下兵馬大元帥,直接完成對大唐兵馬名義上的掌控。
更何況李瑄統(tǒng)帥的天策府,將擁有兩萬天策衛(wèi)鐵騎。
這只是開始,以后天策府近衛(wèi),還會出現(xiàn)其他兵種。
最后是秦王的爵位,其含義重大。
秦王是正一品的“親王”爵位,比郡王更大一級。
唐代親王只封皇帝的兒子,從未有例外。
眾所周知,秦、晉、楚、趙、齊、魏等為先秦時的大國,類似的爵位加身,意義重大。
李隆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的兒子們都是郯王、永王、英王、棣王、光王、儀王、潁王等上古、中古小國名號,就算李亨在任太子之前,也只是陜王。
秦除了先秦大國以外,還是李世民的爵位。
子孫默認不封,以顯李世民的地位。
所以文武百官認為李瑄封秦王,已經(jīng)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這也使一些老臣非常憤怒。
他們覺得這比楊國忠之流過分多了。
“臣李瑄拜謝陛下隆恩。得位天策上將,剿滅叛亂義不容辭。兼尚書令,必盡忠職守,不負圣望。進階秦王,以死拱衛(wèi)大唐社稷?!?/p>
李瑄在萬眾矚目下,走上前從高力士手中接過詔書。
他雙手捧著詔書,對李隆基深深一拜。
與此同時,早已被李瑄制好的秦王印、兵馬大元帥魚符、天策府印、尚書令印、金甲金胄、官服、節(jié)鉞、寶劍等被一名名宦官捧著,從太極殿內(nèi)走出,趨步于李隆基身后。
不管文武百官是何種神態(tài),宦官魚朝恩低頭捧著另一份敕令,緩緩在托盤上召開。
這是一張頂級絹綾制作的詔書,邊緣繡著祥云瑞鶴,富麗堂華,字體是楷書,是李瑄的。
李隆基看一眼作禮的李瑄,又看向臺階下神態(tài)各異的文武百官,無地自容。
以為自己是堯舜!
現(xiàn)在是周赧、漢獻嗎?
李隆基伸出顫抖的右手,撫摸著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的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