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不久后李隆基終于收到好消息。
安慶緒進攻潼關,被哥舒翰的守軍輕易擊退。
半月后,崔乾佑再攻潼關,死傷數(shù)千人,依舊不能攻破。
潼關自古位置不同,往往要看黃河改道。
武則天天授二年的時候,遷潼關到黃河、渭水河岸,建筑高城絕地,形成現(xiàn)在的潼關天險。
這里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號稱“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聚集潼關的兵馬越來越多,叛軍縱鐵騎無數(shù),想打破潼關卻難如登天。
李隆基也終于松一口氣,期望李光弼和郭子儀能早已收服河北,將安祿山這偽皇帝首級傳遞過來。
河北現(xiàn)在亂成一鍋粥,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瑋、鄴郡太守王燾等郡正式開始反抗安祿山,他們短時間內聚集鄉(xiāng)勇十幾萬。
哪怕沒有顏真卿和顏杲卿,河北也逐漸擰成一股繩。
楊國忠看準時機,又令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領五千精銳士兵渡河援助河北。
安祿山不得不下令史思明和蔡希德率兵剿滅不臣服的河北諸郡。
失去涼州城,對李隆基打擊愈來愈深,他甚至直呼要御駕親征,與李瑄一決雌雄。
好在未傳來金城防線失守的消息。
他一再詢問李璬,能否阻擋李瑄渡過黃河,但李璬的回答模棱兩可,讓李隆基心中無比擔憂。
他也想到隴右諸將會像河西諸將一樣反叛。
但這些將領掌握兵權,一旦下令更換他們,怕是會立刻激起反彈。
李隆基現(xiàn)只想哥舒翰能戰(zhàn)勝叛軍,得知哥舒翰病情好轉,接連不斷向哥舒翰問勝戰(zhàn)之策。
只有戰(zhàn)勝安祿山的叛軍,才能將彍騎、飛騎,朔方、隴右的兵馬調遣至西面抵抗李瑄。
但哥舒翰卻回書李隆基,依潼關而守,等待河北的兵馬,和南陽一帶的兵馬,兩面夾擊叛軍,一年內叛亂可除。
這個回答令李隆基很不滿意。
三月,潼關。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有一名叫高元蕩的將領,向哥舒翰進言道:“啟稟大帥,安祿山本來用殺楊國忠的理由起兵,現(xiàn)如留三萬兵守潼關,率全部精兵渡過浐水殺死楊國忠,這是漢朝挫敗七國叛亂的辦法?!?/p>
聽到這樣的話,哥舒翰搖了搖頭。
他的河西兵一個沒來,他不可能有號召力掌控這樣的事情。
安祿山已經稱帝,哪怕殺死楊國忠,也改變不了這樣的結果,還會使戰(zhàn)局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