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之重重地嘆一口氣。他實在沒想到晚年的李隆基,比孫權(quán)、蕭衍晚年還要糊涂。
他不明白,明明有了武氏和韋氏的教訓(xùn),以前那么精明的李隆基還會如此。
李隆基可是親身經(jīng)歷天后時代,看著武則天害死自己的母親,看著武則天被張柬之趕下臺。
又親自發(fā)動唐隆政變,滅掉韋氏集團。
更自相矛盾的是,李隆基因為一點猜忌,廢去發(fā)妻王氏皇后。
覆車之轍,歷歷在目,李隆基一點都不長教訓(xùn)。
五楊的行徑,李適之都看不下去。但楊國忠是宰相,他沒有權(quán)力多說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把長安搞得烏煙瘴氣。
“像楊國忠和楊氏這樣的家族,一定不會有好下場?!?/p>
李瑄聽到李適之說這番話,心中很是高興。
李適之發(fā)牢騷,代表他決斷大事的時候,很容易聽從他的指示。
“是啊……圣人年事已高,新君不會容忍楊氏的?!?/p>
李適之以為李瑄指的是這些。
李瑄只是微微一笑。
“七郎,天色不早了,回天水王府,靈溪在等著你呢,七郎的兒女都機靈可愛,將來一定成大器?!?/p>
李適之沒有多說什么,起身下達(dá)“逐客令”。
李瑄近三年才回一次家,是要與妻子見面。而且李瑄走時,孩兒尚幼。
他知道七郎一定想見他們。
“好!那我明日再來拜見父親?!?/p>
李瑄起身說道。
監(jiān)禮官未通知明日上朝,說明李隆基明日不朝。
甚至可能接下來幾個月都不會再早朝。
因為李隆基快要擺駕前往華清宮,到那里李隆基更加慵懶。
有的時候,楊國忠可以直接在家里處理國家大事,百官到楊國忠府邸拜見,不需要去中書門下堂。
李適之掌燈送李瑄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