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蓋棺定論之前,一切都可能有反轉(zhuǎn)。李隆基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李隆基在開元二十四年之前死亡,稱圣人也不太可以服眾。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稱圣人。今后在私下,只能稱至尊。
“諸卿入坐,我等商議明日登基大典時的事宜。”
“天寶至今已有十六載,安祿山叛亂于天寶,楊氏禍亂于天寶,民生于天寶凋敝,此已不吉也!朕欲改元,有什么建議,卿等盡可言明。”
李瑄回到座位上,示意文武百官坐下,并提出改元事宜。
新帝登基,改元是必然的事情。
年號具有重大且又神圣的象征意義。
古往今來,帝王在選擇年號時,會在名稱中寄予自己的政治期望,或昭示某種政治信號。
絕對不能不符合時宜地取一個突兀的名號。
如李隆基在位時的三個年號。第一個年號雖只有短短不到三年,其間卻寄予著李隆基攘奪權(quán)位的政治意圖。
先天,出自《易經(jīng)·干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解釋起來就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眾所周知李隆基身為老三繼承皇位。他以先天為年號,表示天意如此,不可強(qiáng)求。
所以先天只用三年,就改元開元。
其意義簡單明了,握住權(quán)力的李隆基,要開創(chuàng)新紀(jì)元,向朝野表明他的宏圖壯志。
只是到了開元后期,各種各樣的破事接踵而來,李隆基的兄長又接連去世,再加上地方官吏弄出太上老君顯靈,獻(xiàn)符天寶千載,所以改元天寶。
天寶最明顯的寓意就是李隆基覺得大事都辦完了,開始享受成果。
然而國家的規(guī)律就是盛極必衰,在鼎盛時期不改革,必然會走向下坡。
天寶,不是一個成功的年號。
“啟奏陛下,天寶多災(zāi),又臨兵禍,百姓苦不堪言,臣且以為,百姓渴望太平,可取泰平為年號,泰有安寧、平和之意;平為太平、公正之音。寓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
在文武百官沉思的時候,裴遵慶起身向李瑄拱手,推薦自己的年號。
他是相對寬和的大臣,推薦年號為寓意較為平淡,以發(fā)展民生為主。
“泰平雖不錯,但朕以軍功名揚(yáng)天下,此年號缺乏一些銳氣?!?/p>
李瑄微微搖頭,沒有采納這個年號。
他喜歡類似于開元之類的年號,不喜歡這種盡顯盛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