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意惟考完試,在家休息了幾天,和孟流一起去了遲映鶴的工作室。
工作室在市區(qū)與郊區(qū)交界處的一棟二層小樓里,這里交通便利,環(huán)境也優(yōu)美。小樓的外形很特別,以黃綠色為主色調(diào),隱在高大的松林里面,稍微強勁一些的松風吹過,就聽得到淅淅瀝瀝的下雨的聲音。
遲映鶴提前煮好了咖啡,還用奶泡拉出了幾個抽象圖案,很有設計感,像是藝術(shù)家不經(jīng)意間的一種炫技。
談意惟喝不慣咖啡,抿了幾口就放下了,視線一直在室內(nèi)的諸多藝術(shù)品之間逡巡。
他被各種意義不明,但確實非常富有美感的視覺形象沖擊得有些發(fā)暈,覺得非常幸福,也許這就是自己所向往的一種生活環(huán)境,充滿創(chuàng)造的快樂和審美的愉悅。
遲映鶴很耐心地領著兩個人一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地看,他本來是學雕塑出身,后來卻愛上了更輕盈、易變化的材料,大部分作品是用羽毛、塑料片、紙片制成,有人走過的時候,也會被帶來的微風擾動,輕而緩地在空氣里飄搖。
所有裝置中,談意惟最感興趣的是一面墻,墻上貼了很多各種形狀的彩色卡紙,每張卡紙里都包著一張語音錄放芯片,他站定了,好奇地問這是什么?遲映鶴答他:“這是一面聲音墻?!?/p>
談意惟好奇地摸上一張綠色的卡紙,在遲映鶴的授意下用力按了按,隨著手指的按壓,卡紙里傳出一陣聲音,側(cè)著耳朵仔細聽,原來是一陣風吹松濤聲。
“通常人們喜歡用照片墻留存記憶,但我覺得聲音其實能更精妙地重現(xiàn)過去的某一瞬間。這段是我在首都公園里錄的,首都風大,樹高,高樹多悲風,和其他地方的松風都不一樣,一會出門的時候,可以聽聽這里的松風聲,真的很不一樣?!边t映鶴娓娓道來闡述著。
仔細看,每張卡紙上都有小字,有的是地名,有的是人名,有的是為一段關系的命名,談意惟眼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張寫著“垂河縣”的卡片,伸手按下,立刻聽到一段竹篙撐船的音頻,夾雜著浣洗衣物的聲音和隱約的談笑,一種熟悉的感覺瞬間如潮水般沖上心頭。
“我的祖籍在垂河,這是回鄉(xiāng)祭拜祖先的時候記錄的,都是真實場景,就在垂河旁邊?!边t映鶴為他解說道。
“垂河?”談意惟又按了一下芯片,側(cè)耳聽了一會兒,有些出神,喃喃地講了一句:“垂河,也是我老家。”
“啊……這么巧嗎?”遲映鶴笑起來,眉眼之間都是愉悅的神態(tài)。
在8歲之前,談意惟和母親一起住在垂河邊,濃綠色冒著白沫的河水在河槽中奔流而過,刷洗一切,水、霉、潮shi到能夠堵塞小氣道的空氣構(gòu)成了他大部分的童年記憶,如今再聽到熟悉的環(huán)境音,心里一陣一陣地感到悵然。
他想起自己的生母,不知道在拋棄自己之后,她是不是真的如愿過上了那種平凡的幸福生活,是不是又有了新的,可愛的小孩,并且會給予那個小孩一種正常的,真正的母愛。
孟流察覺他的傷感,在旁邊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這次參觀之后,遲映鶴把工作室的鑰匙交給了孟流和談意惟,歡迎他們隨時過來,聊天、玩創(chuàng)作,什么都行,這里所有的材料、場地都提供給他們使用,希望他們可以把這里當成在江濱的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