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比邊疆的軍餉,和傷殘、戰(zhàn)死將士的撫恤,更重要的事。
這兩件事,蘇云七只要能辦到一件,她提什么可求,九皇叔都會答應,更不用提,蘇云七只是想要用幾個暗衛(wèi)。
九皇叔想也不想就同意了,把人全要交給蘇云七,由蘇云七調(diào)度。
甚至蕭王府所有人與物,都受蘇云七的調(diào)遣,不需要經(jīng)過他。
先前,樸神醫(yī)給九皇叔解毒的時候,九皇叔就已經(jīng),把蕭王府的一切事務與大權(quán),全權(quán)交給了蘇云七。
但那一次是暫時的,所有人都知道,只等九皇叔一好,蘇云七的權(quán)利,就會被收回。
再加上,顧隨的不配合,蘇云七雖有掌權(quán)之名,但調(diào)動起蕭王府的兵馬、人手,還是十分吃力。
她那次,能保住蕭王府,更多的是借助外力。
當然,也是因為,蘇云七對蕭王府真正的實力,一無所知。
而這一次不同!
這一次,九皇叔人好好的;這一次,蘇云七辦的事是真正的大事。
蕭王府的親衛(wèi),都是跟著九皇叔上過戰(zhàn)場的,他們很清楚撫恤銀子的重要性。
這一次,不會有人不配合,也不會有人陽奉陰違。
且,這一次的事,只要成了,蘇云七在蕭王府,就擁有超然的地位,再也不用再看九皇叔的臉色。
不需要蘇云七開口,蕭王府的侍衛(wèi),從曹管家口中,得知蘇云七有辦法,逼朝廷吐出撫恤銀子,紛紛找到蘇云七,主動請纓,任憑蘇云七吩咐。
可惜,除了曹管家與暗衛(wèi)外,蘇云七一個不用。
倒不是蘇云七嫌棄,蕭王府的侍衛(wèi),而是傳流言這種事,不能用熟面孔呀。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推動“朝廷把撫恤傷殘、戰(zhàn)士將士的銀子,送給了攻打東陵的北慶、南越和西楚”流言的幕后黑手,是蕭王府的人,也不能讓人,尤其是讓皇上抓到把柄。
這件事,必須要由生面孔,最好是朝廷,永遠找不到的生面孔來辦。
而有誰,比暗衛(wèi)更合適呢。
蘇云七挑出來的暗衛(wèi),也沒有讓她失望。
眼見那幾個書生,把話題扯偏了,隱在人群的暗衛(wèi),立刻跳了出來,以懷疑的口吻道:“不是……你們說的,這是真的嗎?我怎么聽的這么玄乎,朝廷諸公這么蠢?皇上這么蠢?不應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