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以筠可算明白了。
他倆才不是需要投喂,而是‘需要媽咪投喂’。
很快,喻以筠又發(fā)現,兩只綠茶鳥不僅在自己面前,表現出投喂的樣子。
還會表現出發(fā)育遲緩、膽小,需要媽咪照顧的樣子。
明明已經會跳了,發(fā)現喻以筠出現,立刻趴到窩里裝作不會走的柔弱模樣。
“嘰嘰?!眿屵?,抱抱。
“喳喳!”媽咪,先抱我。
喻以筠合理懷疑,按照這個形勢繼續(xù)發(fā)展,他倆很可能到了出窩的年紀,也假裝不會飛的笨鳥,試圖爭奪自己的寵愛。
擅長因材施教的云云老師,什么學生沒見過?
他立刻改變自己的培養(yǎng)模式,開啟鼓勵式教育。
發(fā)現哪個寶寶掌握新技能,就會格外親近那個寶寶,還會抓小兔子作為獎勵。
不出預料,沒幾天,兩只幼雛繼承了‘內卷’的家族風氣,開始爭先恐后練習振翅啦。
“嘰嘰!”媽咪,夸我!
“喳喳!”媽咪,先夸我!
“唧唧,唧唧~”好好好,都夸~
考慮到一個多月的幼崽,翅膀和脊狀結構沒有發(fā)育完全,學習飛行太勉強,喻以筠沒有立刻教他倆飛行,而是傳授自己的天賦技能——爬樹。
爬樹對于白頭海雕,似乎是沒有用的技能。
但小肥啾用親身實例證明,只要學會爬樹,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爪中!
果然,兩只雛鳥學會爬樹,就在窩里呆不住啦,逮到機會就去外面散散步。
觀察兩只雛鳥的動物專家,同樣呆不住啦!
他們重新審視過去對白頭海雕的研究資料,開始考慮,要不要推翻重新研究。
喻以筠哪知道,自己憑借一己之力,給國外同行添了多少堵?
最近,小肥啾滿腦子關心另一件事。
隨著雌性海獅陸陸續(xù)續(xù)上岸,追隨它們而來的頂級獵鰭如期而至,歡聚在這片海灘。
幾頭虎鯨鉆出海面,睜大豆豆眼,在岸邊尋找熟悉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