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的冬天即將來臨,不止熊熊需要貼秋膘,白頭海雕也需要大量補充營養(yǎng),熬過漫長寒冬。
自然界沒有僥幸者,野生環(huán)境對于所有動物,一視同仁的殘酷。
生活在‘物競天擇’的法則下,阿拉斯加州的動物必須各顯神通,應對零下三十度的氣溫和長達20小時的黑夜。
寒冬到來前,從鮭魚殺鰭進化成鮭魚殺翅的喻以筠,每天守在河岸,逮住機會就跟熊熊搶鮭魚。
他早把‘控制體重’的誓言拋到腦后,不僅把自己喂得飽飽的,還會投喂不會抓魚的隼隼和鴉鴉。
兩種不把魚類當做主食的猛禽,如今兩眼一睜就是吃魚。
估計再過幾天,它倆也能進化出海鳥的屬性。
整個秋季,有上百萬條鮭魚游過這條河,代表上百萬次狩獵機會。
喻以筠非常善于把握機會,絲毫不浪費鮭魚季的每分每秒。
除了自己狩獵之外,還用翅膀驅趕蹲在旁邊等吃的哥哥姐姐,強迫他們下水抓捕鮭魚。
兩只沙雕意識到:弟弟真的不會給自己提供食物,只能鼓起勇氣自己上。
相處久了,喻以筠發(fā)現(xiàn)白頭海雕多少有點‘巨嬰’思維。
海雕父母愿意提供食物,幼鳥會一直向父母乞食。
能夠撿食鮭魚、或者從別鳥嘴里搶食,所有雕都懶得主動去抓。
除非被動無法填飽肚子,或者必須養(yǎng)育幼雛的情況下,海雕才支楞起來,展露出猛禽的兇殘。
喻以筠不知道怎么對付海雕,卻知道怎么對付巨嬰。
只要切斷所有食物來源,并且持續(xù)性施加生存壓力。
為了存活,海雕體內‘鷹’的血脈覺醒,自然而然邁出狩獵的爪爪。
哥哥姐姐受到喻以筠的影響和馴化,終于支楞起來,主動開始狩獵。
對白頭海雕而言,狩獵如同飛行,‘自然而然就會了’。
大海雕沒有從父母那里學到狩獵技巧,自然無法傳授給后代。
正常情況,阿拉斯加州離巢的白頭海雕,首先會趕上鮭魚季,聚在岸邊跟同類搶奪淺灘的死魚。
學會狩獵之前,首先學會盜食。
掌握了這個技能,幼鳥一時半會餓不死,然后再慢慢培養(yǎng)做飯本領。
云云老師教育觀念完全不同,他示范了十幾遍,讓哥哥姐姐看清楚捕捉鮭魚的全過程,然后把他倆趕下水。
剛開始,兩只沙雕一個比一個慫,只敢用爪子尖輕輕碰一下水,又很快縮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