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阮今鳶去送時,鄒圓圓還真情實感地抱著她哭了一頓,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倆永別了。把她弄得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安慰安慰。
很快比賽開始。
比賽同樣是固定的主題,這一次是環(huán)保再生主題,把一些生活中常見不常見的垃圾“變廢為寶”,同時還要融入華夏傳統(tǒng)審美文化,做成系列成衣。
成衣同樣還是三到五套,這一次節(jié)目組會提供模特,至于造型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動手。這次除了鞋子以外的所有飾品也得獨立手工完成,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
阮今鳶糾結許久,選定垃圾袋作為靈感材料來制作衣服。至于花紋圖案這些她選擇了手繪,使用的顏料也是利用食物殘渣來提取色素,與金屬鹽混合,經過過濾、自然風干和研磨一系列程序,做成可使用的廢物再生顏料。
光是做顏料這一步就花了阮今鳶兩三天的時間。
從尋找靈感到完成設計稿部分就用了一周,顏料做完后,她先鋪開不同色的垃圾袋進行拼接,看大致效果。
她給這套作品命名為《破繭》,理念是對環(huán)保的摸索探尋,以改造迎來重生,體現(xiàn)垃圾也有另一種價值。一共設計了三套禮裙,互相呼應襯托。
過程中阮今鳶磕絆了許多次,一次次嘗試去創(chuàng)作,又因為差點意思而否決,設計稿定完之后有很多細節(jié)仍舊在重新改動。
好在她也摸索著靈光一現(xiàn)想出了其他的替代方式,禮服和飾品上的蝴蝶用透明塑料袋以熱縮的方式塑型,再用自制的廢物顏料進行上色,最終成型。
禮服背后的翅膀也用廢鐵絲擰成了想要的形狀,再套進塑料袋里縫制。為此阮今鳶還特地搜了一下北臨的廢品回收處,最后找到了一家專門收廢鐵廢棄金屬的回收廠,找他們買了兩卷粗細不同的廢鐵絲。
可以說從比賽開始的時候阮今鳶就已經感覺到了十足的壓力,不過也算是有壓力才有動力,她明顯能感覺到自己進步了不少。
中間大師課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請來的是云裳旗下資歷最深的設計師朱英秀。云裳當年一躍進入大眾視野就是憑借她出圈,后來進軍國際市場也以朱英秀的設計打出名聲,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云裳的今天。
本來朱英秀前兩年就漸漸隱去聲音,基本連定制都不接了,這一次突然空降,也給了他們這些新生代設計師很大的驚喜。
她以前在外都是一副寡言干練的模樣,但來給他們授課時出乎意料的溫柔和煦,后面指點他們的設計作品時用詞也非常溫和,同時一針見血。
對于他們來說,這節(jié)大師課還真是受益匪淺,也算是壓力下的巨大福利。很多可能還沒有想清楚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也有了修改靈感。
后面的時間就是全力籌備成衣制作,做完后彩排,彩排完這次不再分兩天走完,也不再分組。直接采取抽號碼的方式,每個人帶上模特上臺走秀,闡述設計理念和優(yōu)勢。
買手們給出購買意向,旁邊評委給出分數(shù),二者互相不影響。
雖說后面幾名沒有直接獎勵,但也會分出前三,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會獲得獎牌鼓勵,以及云裳集團內賣會入場券一張。
拍攝節(jié)目這個事情對于他們來說有影響,但不是很大,而且節(jié)目是在他們快要到最終評選環(huán)節(jié)才播出第一期,也不會影響到賽制,反而給了他們一個被大眾了解的機會。
阮今鳶抽到的號碼卡在中間,是第十位。設計都以淺色為主,第一套禮服是藍粉相間前短后長的設計,腰間用熱縮塑料蝴蝶作為點綴,頭發(fā)中也用兩種顏色塑料袋側編點綴,背后一片大翅膀。
第二套紫白相間但以白為主,單肩壓褶木耳邊裙,肩部用紫白雙色層疊做成花團,還做了兩條花苞形斷袖。腰部用塑料袋包裹鐵絲凹出造型,直接用塑料袋剪成蝴蝶形狀疊出幾層,縫制在鐵絲上,行走間仿佛蝴蝶圍繞著人扇動翅膀。
最后一套是件綠色斜擺抹xiong裙,裙身是綠色塑料袋剪成一片片柳葉,又一層層縫上去,在最外層點綴了小花,突出了森林精靈的輕盈感。頭飾是用塑料袋做成的花冠,還披了件同色塑料袋做的披帛。
有兩家禮服品牌同時看中并競爭起了她的設計,最后由出價更高的附風之境成功拿下她這套設計的優(yōu)先購買權,至于愿不愿意出售還是以她的主觀意愿為主,這就是下了比賽私下交流的事情了。
而他們給出的價格是兩萬八千八,這對于一個毫無知名度甚至還是學生的作品來說價格已經比較高了,可能也有節(jié)目的性質在,播出去后出價不會顯得很小氣。
這對于阮今鳶來說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價格,后續(xù)的商議流程走的很順利,對方是直接買斷她的設計,后續(xù)投入成衣制作這些都不會有和她分成,阮今鳶也接受了。
直到比賽完全結束,她還有點沒回過神來的恍惚,轉眼在這里住了三個月,不止是設計,很多其他方面也成長了不少。
還意外結識了兩個朋友,一個就是已經走了的鄒圓圓,前兩天節(jié)目第一期播出的時候她還截圖喊話給她打call來著。
另一個就是之前《萬物生息》的設計師萬冉,這一次挑戰(zhàn)賽她也參加了,兩人也是這時候正式認識的。萬清冉就是北臨本地人,是北臨服裝設計學院的應屆畢業(yè)生,家中都從事的設計行業(yè),從小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