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云胡思亂想了半天,突然發(fā)現(xiàn)曹昂在看自己,頓時心中一樂,自己其實是這個家伙的臣才對,推這個家伙上位,才是實現(xiàn)心中所想的最好途徑。
這么想著又在心中暗暗警醒起來,等到曹昂登基,必須將世家門閥的權(quán)力消弱,曹丕那套九品中正制絕對要扼殺在搖籃之中,否則這個世界安靜不了,只會無休止的戰(zhàn)亂。
曹昂不明白袁云為何盯著自己傻笑,在小心的干掉一塊紅燒肉后,才疑惑的還了個眼神回去。
曹操見袁云與曹昂眉來眼去的,立刻敲了敲桌子,然后說道:“你們兩個又準(zhǔn)備搞什么鬼?”
曹昂一驚,馬上回道:“父親多慮了,孩兒只是見云弟望向我,所以才有些疑惑?!?/p>
曹操聞言看了眼袁云,又瞧了眼曹昂,立刻搖頭笑道:“曹昂你是個有福氣的,有這個小子死心塌地的幫你,為父倒是可以放心不少?!?/p>
曹昂點頭稱是,只是心中卻不明白父親曹操為何突然這么說。
還沒等曹昂接話,曹操突然口風(fēng)一轉(zhuǎn),對袁云問道:“你們之前在新城弄的那什么科舉制,如今效果如何?”
袁云擦了擦油嘴,見幾人也吃得差不多了,先揮手讓侍女送來了漱口的茶水,這才拱手回道:“回稟曹司空,科舉制還屬于實驗性質(zhì)的,在我們新城內(nèi)如今執(zhí)行的很好,但是要是推薦給朝廷還太早了些,曹司空不如再等些時日?!?/p>
曹操很滿意袁云的回答,要是袁云一個勁的跟自己推薦這個制度,反是讓人不安了,此刻對方既然求穩(wěn),那就證明這件事情確實可行,只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以及仔細(xì)的研究,如此更證明了袁云的謹(jǐn)慎。
曹昂倒有些迷惑,科舉制在新城內(nèi)實施已經(jīng)不是很好了,是非常的好,為新城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如此好多的制度該早些拿出來才是,為何今日這個云弟卻突然退縮了?
袁云見曹昂的臉色就知道這貨很心急,一旦新城有什么好東西,他就巴不得自己的老子曹操馬上運用,可是一項制度的改善又哪里是說實行就實行的。
曹操明知道新城內(nèi)有很多新奇又管用的東西,但是依然保持著沉默,既不打壓,也不宣揚,只是讓其在新城內(nèi)發(fā)展,這就足矣證明他的謹(jǐn)慎小心,只有通過常年的觀察,才會做出最后的決定,這才是曹操的厲害。
至于科舉制會不會最終被曹操接受,袁云一點都不擔(dān)心。
曹操不是袁紹,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他也不是孫權(quán),有一份現(xiàn)成的基業(yè),他甚至不如劉備,有一張可以炫耀的“名片”。他的政治資本是最少的,因此需要大批人來幫助他,支持他,尤其是要爭取名門貴族的合作,能幫忙最好,哪怕是幫兇、幫腔,幫閑也行,有才的要,有名的要,徒有虛名的也要,總之是多多益善。
甚至不要求這些所謂的人才真有作用,能裝點門面也行,也不要求他們真心實意地支持自己,只要不公開作對就好。
迎奉天子遷入許都后,曹操就開始大量網(wǎng)羅人才,包括孔融之流,這些人當(dāng)然不是來幫助他曹操的,他們的說法是來為國家和皇帝效勞,但在曹操自己很清楚,只要自己大權(quán)獨攬,那么為皇帝效勞和為他曹操效勞又有多少區(qū)別
至少,這樣就會顯得人才濟濟,一副大家都在為國的架勢,也可以使得天下人更加傾向他曹操。
不過曹操更欣賞的還是那些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像郭嘉這種白衣也可以成為出則同車,臥則同眠的人,就可以知道曹操對身份地位什么的根本不看重,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在他面前爭的一席之地。
為此,曹操于未來的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先后3次頒布《求賢令》,明確提出唯才是舉的人才政策,也就是說不管你的出身,只要你有本事,盡管可以來自己這里效命,而且保證給予你一個可以發(fā)展的空間。
如此不拘泥于兩漢察舉制的曹操,又怎么會讓科舉制閑置?所以袁云一點也不擔(dān)心,反是不斷的警告自己,且不可貿(mào)進(jìn),一切都必須小火慢熬,等待著曹操自己認(rèn)可,然后自己提出要求。
晚膳結(jié)束后,曹操又與幾人一起享用了袁云的功夫茶,茶席之間曹操問了很多關(guān)于科舉制的具體措施,對此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袁云一一記錄在腦內(nèi)芯片之中,因為確實非常管用,與這位可以號令八十萬雄師的管理者探討管理學(xué),那絕對是受益匪淺的事情。
當(dāng)夜色升起之時,曹操才上了返回自己的車架,郭嘉也告辭而去,只有曹昂留了下來。
待送走了父親的車架后,曹昂在袁府大門處,突然對袁云說道:“云弟可認(rèn)識許攸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