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
一處幽靜莊園內(nèi)。張徹放下手中的信件,神情復雜。前方傳來的消息說,父親與兄長即將從前線歸來!
“該如何面對他們?”他低聲自語。
實則,張徹本不該出現(xiàn)在這個時空。
三年前,他從現(xiàn)代意外穿越,落于大明洪武十六年。
彼時,父兄尚在北地作戰(zhàn),常年未歸。
他曾是醫(yī)學生,如今托庇于一位老中醫(yī)門下,重拾舊業(yè)。
一年前,師傅駕鶴西去,他也算是徹底繼承了衣缽。
如今是洪武十九年,父兄終于來信,要歸家了。
可惜的是,張徹雖有前世記憶,卻未能完整繼承這一世的記憶。對于父親和兄長的模樣,他毫無印象!
于是,如何應對這即將到來的重逢,成了張徹最大的心事。按照信中所言,二人兩日內(nèi)便能抵家,時間緊迫。
……
這一年,秋意蕭瑟。
對當今皇帝朱元璋而言,頗為艱難。
朝堂之上,功臣們恃寵而驕,令其心中不記漸生殺機。
皇后馬氏苦勸無果,竟以絕食相逼,此事才暫告平息。
然而,馬皇后也因此落下病根,每逢氣侯驟變便病情加重。此次更是命懸一線,御醫(yī)束手無策。
太子朱標亦是多難。背上頑疾反復發(fā)作,痛徹心扉。
御醫(yī)診斷,背部紅腫潰爛之狀愈發(fā)嚴重,令人憂心忡忡。
朱元璋一生冷酷無情,唯獨對妻子與長子心存柔情。
今二人皆陷病痛,御醫(yī)卻無計可施,令他暴怒不已,恨不得將宮中之人盡數(shù)問罪。
就在此時,有人提起了神醫(yī)孫璟之名。
奈何此人早已辭世,只留下一名默默無聞的弟子,居住在南京郊外。
那弟子,正是張徹。
南京本地人,出身清白。其父張勇乃前線千戶,屢立戰(zhàn)功;其兄張興為百戶,隨軍征戰(zhàn)多年。家中田產(chǎn)莊園皆因父兄浴血所得。
因此,張徹身份并無可疑之處。
朱元璋不愿坐視皇后與太子病情惡化,決定親自前往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