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洛水奔流入海,無名的清河流經無名的人。
作者有話要說:
人海相望不相識。
這個是開篇不久就很想寫的一個場景,也來源于長久以來的閱讀感受吧。
可能會有讀者不太理解這個認人的機制,說白了就是,我們認人先認臉,但書中世界里,標簽比臉還優(yōu)先,所以書中人優(yōu)先認標簽,沒標簽才認臉。
而且根據設定,季洵一進來就是成玉,沒有自由活動過,書中人不應該認識季洵。
所以才會有現(xiàn)在“脫了馬甲你就不認識我了”的情況。
不過機制都是背景啦,不用很在意這種細節(jié)
歡迎評論和我嘮嗑!
心情再怎么不好,季洵也記得自己還有事情要做,站在洛水支流邊平復好了心情,季洵回到了白市入口,沈修遠這時似乎已經把該打探的都打探了個清楚,季洵剛到入口就見到沈修遠向外走,下意識地就找了個地方躲藏起來。
沈修遠并未見到季洵躲閃的身影,此番離開是要去白市外一間有名的酒樓——三清居,他這一路在白市里利用極北秘境的鑰匙已經充分展示了自己擁有的好眼光,若無意外,夜市的邀請函是十拿九穩(wěn)的,但消息不嫌多,他曾聽秦子衿提起三清居的好酒,說不定那里也會有線索。
至于方才在人潮中的異樣感受……沈修遠抓不住來由,且不過剎那而已,便只在心里占了小小的一個角落。
三清居因為靠近白市,開市期間的生意都格外好,好到完全可以不顧閉市期間的冷清,就算閉市期間只有零散的客人,一個月下來也有不少盈余。
沈修遠進了三清居的門便有熱情的小二帶他入座上茶,問他需要什么酒菜,沈修遠隨大流地要了三清居最有名的三清酒和一點小菜,隨后觀察起酒樓的環(huán)境。
三清居確實當得起名字里的“清”字,修士不同于豪放的江湖人,有的人不沾酒色,喜愛清茶,有的人好酒,卻不喜推杯換盞的應酬,因而店里雖然酒客眾多,卻除了大堂一邊的琴聲之外甚少雜音,至于那些修了道還沉迷于凡世交往不可自拔的人,小二會將他們請到二樓的包廂,省得擾了他人清靜。
除了修士,這里也有一些凡人客人,不是為了三清酒就是出于好奇,受氛圍感染也并不會吵鬧……沈修遠環(huán)視一圈,基本了解了酒樓一層的構造,這時小二前來上酒,打斷了沈修遠的觀察。
季洵就是這時進的三清居的門,他借出門的人擋住了自己的身形,由小二領著找了個沈修遠斜后方的桌坐著,他已經說服了自己,反正沈修遠不認識他,他只要別老在沈修遠面前刷存在感,沈修遠就不會記得他。
如季洵所料,沈修遠雖然看到了他見過的這個帷帽客,但并未多想,也沒多么在意,只是稍微多分了一絲注意在身后,以防萬一。
季洵沒吃早飯,這會兒已經有些餓了,顧慮著自己當年并不算很好的酒量,季洵十分有數地只要了飯菜,等待期間,季洵除了看沈修遠就無事可做,索性也瞧了瞧四周。
季洵和沈修遠的重點不同,比起周圍環(huán)境構造,季洵更在意正對面那道竹簾背后的人——三清居的盲眼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