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早朝,甘露殿內(nèi)氣氛凝重如鐵。
李世民面沉似水,群臣噤若寒蟬,皆垂首不敢言。
只聽皇帝聲音冰冷:“糧草已悉數(shù)運(yùn)抵前線。除東部數(shù)州官倉尚有薄儲,余者幾近空空。眼下之局,爾等可有良策?”
戶部尚書戴胄硬著頭皮上前:“陛下,或可……以新薯充作軍糧,將省下的稻米專飼戰(zhàn)馬。如此,或能多撐十日?!?/p>
民間征糧艱難,所得多為新薯。
江南之地,僅江南道新稻初熟,他處尚在青苗,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
戰(zhàn)馬吃新薯,收效甚微,此乃無奈之策。
李世民微微頷首:“此計或可暫緩,然時日仍嫌不足。還有他法否?”
殿中一片死寂,無人應(yīng)答。
過了約莫一盞茶功夫,長孫無忌方道:“陛下,派往吐谷渾的百騎司密探,明日便可返京。不如待其回報軍情,再作定奪?若能設(shè)法拖延些時日,糧草之困或可自解?!?/p>
房玄齡亦附和道:“眼下確無良策,只能靜待音訊。臣以為,當(dāng)下宜做最壞打算??擅呠姇罕茕h芒,保存實(shí)力,只求拖住吐谷渾。待糧草充裕,再行反擊!”
此言一出,眾武將紛紛點(diǎn)頭請命:
“陛下,不如暫緩一時!”
“待新糧入倉,臣愿領(lǐng)兵踏平吐谷渾!”
“臣也愿往!”
“定殺他個片甲不留!”
李世民無奈地長嘆一聲。
他何嘗愿行此下策?
若固守邊境與吐谷渾周旋,戰(zhàn)場必在國門之內(nèi)。
縱使最終取勝,亦將生靈涂炭,百姓死傷無數(shù)!
民為邦本,他絕不愿見此慘景。
回想武德年間至今,南征北戰(zhàn),向來是他揮師攻伐,何曾如此被動過?
未曾想此番竟被逼至如此境地!無論如何,他不能坐視黎民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