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戛然而止。
李靖苦笑:“陛下圣明,糧草正是燃眉之急!”
圣上面色驟沉。
自江南廣植新稻,關中大種番薯,民間糧囤早堆山積海。
然則——
江南糧倉爆滿,新秧又已下田。
為騰倉廩,舊米盡數(shù)運往吐蕃換酒。
吐蕃人見利忘形,晝夜釀制青稞酒。
為早定吐蕃,朝廷更三提兌酒之數(shù),恨不能教吐蕃青稞頃刻化酒!
余糧亦未留關中,早發(fā)往遼東黑土試種新稻。
彼處屯著百萬前隋遺民,江南新米仍源源北運。如今大唐官倉,竟十室九空!
百姓倉廩雖實,官家糧秣卻難支大軍鏖戰(zhàn)。
“現(xiàn)存糧草可支應多少兵馬?”
圣上聲沉如鐵。
李靖躬身:“臣問過戶部?,F(xiàn)存糧秣僅夠五萬大軍三月之需。若延后月余,或可支應十萬之師?!?/p>
“五萬?!”
圣上指節(jié)捏得發(fā)白,“再拖月余,涼州早化焦土!吐谷渾選此時機,分明處心積慮!”
李靖頷首:“若能再緩兩月,待江南新稻入倉,困局自解。我朝連滅三國,吐谷渾必已探得虛實。萬不料其敢此時發(fā)難!不如暫避鋒芒”
“荒謬!”
圣上斷喝,“若縱敵南下,涼州十數(shù)州百姓何存?吐谷渾既敢選此良機——”圣上忽眸光一凜,“遼東屯田、以米換酒這等密事,怕早被其探子摸透了底細!”
李世民說到此處,眼中寒光一閃,聲音陰冷:
“朕確是疏忽了這些!”
李靖急忙問道:
“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以吐谷渾行軍之速,怕是不出半月便會兵臨我大唐邊境!”
“是否……暫緩行動,待糧草充足后再行反攻?”
“斷不可行!”
李世民大手一揮,斬釘截鐵道,“按兵不動,百姓必遭涂炭!朕絕不容那些異族踏進大唐半步!”